(右起)經紀人服部先生(老虎服部)、Mr. Sato(高千穗)、馬沙齋藤(1978年9月) 日本職業摔角「崩壞後」,我在全日本摔角活動了一段時間,直到1978年2月才返回美國。當時我首先來到佛羅里達,當我決定離開日本時,立即聯繫了當地的經紀人Duke Keomuka(※1)...
(右起)經紀人服部先生(老虎服部)、Mr. Sato(高千穗)、馬沙齋藤(1978年9月)
日本職業摔角「崩壞後」,我在全日本摔角活動了一段時間,直到1978年2月才返回美國。當時我首先來到佛羅里達,當我決定離開日本時,立即聯繫了當地的經紀人Duke Keomuka(※1)。正巧,當時他們正在為「CWF」摔角團體尋找馬沙齋藤的搭檔,於是我也加入了這個團隊。當時,馬沙齋藤在美國已經成為頂尖反派角色。
原文出處
我把我的擂台名稱改為「Mr. Sato」,這個名字取自「芳之里」的「Sato」,因為簡短的名字更容易被美國人記住和發音。之前我在日本用的名字「高千穗」對美國人來說太長了,完全不合適。這樣一來,當我和馬沙齋藤組隊時,我們就變成了「Saito & Sato」。這個組合效果非常好,觀眾數量迅速上升,無論去哪裡,場場售罄。我們幾乎每天都在比賽,沒有休息。
特別是在週末,我們白天和晚上都會參加雙重比賽,並且在大多數比賽中擔任主賽。這讓當地的推廣者Eddie Graham(※2)非常高興,除了給我們的比賽費用之外,他還額外發了獎金。
我在佛羅里達待了一年左右,1979年3月前往德州阿馬里洛。這裡的情況也很好。我們在棒球場舉行比賽,觀眾數量達到四五萬人,座位甚至坐滿了外野席的角落。由於距離太遠,觀眾無法看清場上的細節,因此我會從擂台角落飛躍下來,進行大動作。摔角比賽需要根據場地的大小調整風格。在大的場地裡,你必須進行更誇張的動作。正是在這段時間,我學會了如何根據場地來改變比賽方式,讓觀眾更興奮。
在全明星戰中與 Mil Máscaras 激烈衝突(1979 年 8 月)
值得一提的是,同年8月我曾回到日本,參加了「夢之全明星戰」。說實話,我覺得這場比賽「有點不盡如人意」(苦笑)。因為來自不同團體的選手們平時沒有一起比賽,所以配合起來不太順利。我和馬場先生也沒聊太多,他也沒說讓我回來。
其實我自己也完全沒有打算回去,因為美國的酬勞和日本相比天壤之別,美國的酬勞是日本的好幾十倍。馬場先生在這方面一向比較保守。比賽結束後,我開始認真計劃將生活重心完全轉移到美國,並著手申請永久居留權。
※1:Duke Keomuka,本名田中久雄,是一位日裔美國摔角手,他的兒子是曾活躍於WWF的Pat Tanaka。
※2:Eddie Graham,曾是摔角手,引退後成為摔角推廣者。他的兒子Mike也曾是摔角手。
COMMENTS